金融支持園區發展路徑探析
以四川滎經農信聯社為例
工業園區是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為確保園區企業健康、快速、高效發展,滎經縣縣政府于2019年將四川滎經工業集中發展區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四川滎經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園區的一切事務,目前,滎經縣產業園區包含一區三園,即四川滎經經濟開發區;裝配式建筑和玄武巖產業園、微晶新材料產業園、精品石材和市政建材產業園。
一、園區產業發展
四川滎經經濟開發區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是縣域經濟重要經濟增長極,地處成都1.5小時經濟圈,是輻射攀西、康藏的橋頭堡。四川滎經經濟開發區前身為滎經縣工業集中發展區,設立于2007年3月,規劃面積10.6平方公里(其中川西新型建材產業園規劃面積2.89平方公里),是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四川省第一批特色產業基地。2019年1月經省政府批準設立為省級開發區,更名為四川滎經經濟開發區。截至目前,園區建成面積達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6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4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1.0516億元,營業收入95.12億元。近年來,不斷加大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園區的電力、土地、供水等要素保障不斷強化,凝聚力和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為招大引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截至目前,滎經工業集中區已累計投入資金16.57億元,對園區的道路、橋梁、防河堤、供水、用電、泄洪堰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并全面完成了烈太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一期供水、供氣管網建設。
二、園區經濟發展特點
(一)主導產業蓬勃發展。園區企業以裝配式建筑、精品石材、市政建材、玄武巖纖維、微晶新材料五大產業為主導,加快形成以新型建材為主導的“4+3”現代工業體系,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滎經縣圍繞建成成渝地區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川藏鐵路重要建材基地”為目標,以園區為主陣地、以川西新型建材產業園為核心推動集聚式發展。立足石灰石、花崗石尾礦、河道砂石、花崗石、玄武巖五大資源,編制裝配式建筑、精品石材兩個百億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花崗石尾礦綜合利用方案》,圍繞建設川西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的目標,堅定綠色轉型路徑,做好三篇文章,做大做強裝配式建筑、精品石材、市政建材、玄武巖纖維、微晶新材料五大產業。2018年以來新引進落地四川天投、華西新型建材、愛普金控、開全新型建材、乾航安防、環偉塑膠等新型建材企業16家,總投資68億元,已建成投產10家。截止目前,以裝配式建筑為主導產業的川西新型建材產業園入駐企業26家、產值達44億元。園區從無到有、初具雛形,并成功創建為省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全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二)企業質效顯著提升。目前,滎經經開區共有企業6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就業人口近0.5萬人。在項目建設方面,通過引進工業地產、以商招商、積極承接成都產業轉移等方式,已成功簽約西南水泥、天投集團等11個項目,計劃投資達80億元以上;落地愛普玄武巖纖維、華西新材料等16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億元;投產乾航安防、天樂信達、開全新材料、環偉塑膠等10個項目,年產值達28億元。
(三)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今年以來,滎經縣委、縣政府超前部署、全面安排,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全年計劃實施重大項目152個、估算總投資388.7億元;項目建設總體呈現穩中有進態勢,實現開局穩,為“半年穩、全年勝”打下堅實基礎。一季度,滎經縣上下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大干快上”抓項目、“兵團作戰”抓項目、“親情服務”抓項目。一季度全縣新開工項目33個、估算總投資101.3億元,新入庫項目21個、估算總投資15.6億元、同比增長274%;55個市重項目完成投資23.6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7.9%,超時序進度12.9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6億元、同比增長20%,高于市下目標4個百分點。
三、當前面臨的發展瓶頸
(一)資金瓶頸。多數園區企業在生產經營、建設過程中均存在資金不足,主要表現為傳統產業升級、招商引資企業新建項目等。傳統產業經過長時間經營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但由于產業升級投入以及受疫情影響應收賬款賬齡增加等原因導致該部分客戶需要一定流動資金用于正常生產經營;招商引資企業在購買土地、修建廠房等建設中也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為此,園區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迫切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
(二)進度緩慢。部分招商引資企業與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后,從土地購買、配套資源取得以及廠房修建等花費時間較多且成效不顯著。在與金融機構對接過程中受企業項目進度影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配合力度也存在不同差異的變化,態度忽冷忽熱,不利于雙方共同合作以及對項目的推動。
(三)用地瓶頸。隨著園區建設不斷加快、規模日益擴張,現有用地指標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顯。同時,個別項目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資強度和投入產出率達不到要求,土地閑置的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土地供需矛盾已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主要障礙。
(四)報表質量。由于民營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缺乏,企業內控水平也各不相同,導致不同企業會計報表質量相差很大,會計報表質量是報表分析質量的根底。企業提供的報表若存在勾稽關系、報表數據不準確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無法企業進行有效合作。
(五)政府補貼。政府在招商引資時,對部分企業承諾在項目建成后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受財政收入、支出影響,政府在項目建成驗收后,未及時將補助兌付給企業導致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
四、金融支持措施及建議
(一)強化與涉企單位的合作。一方面,強化與投資促進中心聯系。第一手掌握招商引資企業情況變被動為主動、達到有條件選商的轉變。積極落實項目準入制度,緊緊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選擇一批產值高、產業鏈寬的客戶與滎經農信聯社合作,使集群效應隨產業鏈的延伸而增強。另一方面,強化與園區管委會聯系。進一步培育已落戶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配套項目,打造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從而進一步擴寬與龍頭企業的金融合作力度。
(二)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滎經農信聯社與園區管委會以及企業財務負責人積極搭建銀企溝通平臺,暢通企業融資渠道,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逐步形成“每月推介、每季分析、半年對接、年度座談、平臺推送、線上對接”六條政銀企溝通對接通道。公司條線部門建立月度金融產品推介機制,不定期走訪園區管委會以及園區企業,暢通金融產品宣傳渠道。
(三)充分應用特色信貸產品。一是園保貸。2020年3月,園區被成功納入2020年“園保貸”試點園區,滎經農信聯社庚及與滎經園區管委會以及四川工創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工創公司將600萬元保證金存入滎經聯社標注著園保貸貸款正式開辦。滎經農信聯社將充分應用該款產品低利率以及弱抵押的“杠桿作用”(在普通產品基礎上放大貸款額度一倍)進一步加大園區企業的信貸支持。二是稅金貸。滎經農信聯社與稅務部門緊密合作,凡是企業在稅務部門納稅等級在B級及以上且完稅金額3倍基礎上核定貸款額度,該款產品為純信用貸款。三是創業貸款。滎經農信聯社與人社局、財政局合作開辦了創業擔保貼息貸款,該產品主要針對創業初期的小微企業,擔保方式可信用、抵押、質押等,利率執行LPR+150BP,其中客戶承擔LPR-150BP,以當前LPR為例客戶承擔年化利率為2.2%。
(四)強化客戶融資經辦人員培訓。一是將滎經農信信貸產品進行提煉,向園區企業負責融資的人員進行宣講,明確產品適用的群體、貸款額度、滿足條件等,讓客戶充分掌握信貸產品以及如何向金融機構提供所需的信貸資料;二是資深客戶經理配合外部專業會計人員向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有效提高會計報表質量。
(五)1+N授信模式提升產業鏈活力。從調研情況看,園區企業上下游群體多為縣內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微業主等)。一是企業在項目建設期,農信聯社在營銷企業項目貸款時一并收集該項目上游客群名單,對項目主體以及上游客群進行評級授信,通過對核心企業發放貸款有助于上游客戶資金及時回籠繼續反哺項目建設、通過對上游客群發放貸款有助于補充流動資金進而加快項目建設;二是在企業生產經營時,農信聯社同時收集企業上下游客戶名單,通過甄別、篩選,對符合條件的上下游企業進行評級授信,在以核心企業為主體的鏈端客群資金在農信聯社閉環運行前提下,根據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時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確保核心客群鏈端群體運營資金充裕從而保持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
無相關信息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