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是銀行人的生命線
5月20日,資中聯社在八樓會議室召開了案件警示教育大會。會上,聯社黨委書記成金華給大家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警示教育課,省聯社內江辦事處黨委書記王虎作了重要講話。我作為一名網點負責人,有幸參加了本次會議,聆聽了成書記的警示教育課和王虎書記重要講話,深受感觸。
兩大類違規貸款縈繞在資中農信人心中已長達2年,之前就像是閣樓上的靴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掉下來,讓人不敢睡著;現在,這雙“靴子”終于掉了下來,但卻讓人根本睡不著覺了。兩大類違規貸款涉案金額達4億元,涉及人員19人,給相關人員、給資中聯社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最直觀的影響便是讓資中聯社從當初的規模最大、效益最好、員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人艷羨的單位,變為了別人舉一反三的那個“一”,更有人甚至鋃鐺入獄,喪失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前也曾參加過警示教育,他行案件、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等等,不觸及自身,雖有感觸,但更多的是旁觀者的冷靜。兩大類違規貸款發生在身邊,受到處理的人員都是身邊的同事,更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作為銀行從業者,合規的重要性。
會上,成金華書記指出:宋小飛雖為輸入型,但案件的發生,還必須要有適合它生長的土壤。這就說明,資中聯社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度堅守不嚴的情況,為兩大類違規貸款的發生提供了養分。為什么制度堅守不嚴呢?這值得我們深思。在追求規模和效益考核的前提下,網點是否以規模為先,將得高分視為“王者”來追求?網點又是否為放貸款而放貸款,抓住客戶就不放松,“想方設法”為客戶貸款,不惜一切查找制度漏洞,打擦邊球?很多貸款已嚴重背離信貸本質,已經漠視了信貸底線,假資料、假用途,以假亂真,卻忘記了假的永遠真不了。不出事時,皆大歡喜,一旦出事,以何尋求保護?時不時出現的借款人失聯、客戶抵押物被查封等,就是為我們敲響的警鐘。
會上,成金華書記還向與會者提問:為什么放貸款?他說不放貸款是等死,亂放貸款是找死。我個人理解是:合規合法的放貸款,就是為農信社創收,為農信社合規、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為什么要放貸款?簡單的理解就是為了完成指標任務。對于我來說,能合規有效的放出貸款并收回貸款,是對我個人能力的肯定,肯定我的個人社交能力,肯定我的風險判斷能力,肯定我對網點的管理能力。對于單位來說,作為當前依然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農信社,存款是立社之本,貸款就是最基本的收入來源,放貸款是為了為農信社創造更多的收益。尤其,當前資中農信還面臨著存貸比不優,富余資金利用率不高、監管評級不高,參與資金業務市場受限的局面,如何高效合規的多放貸款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從踐行社會責任方面來說,發放貸款,融資中小微企業,能有效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支持春耕生產,展現農信擔當。作為基層網點的負責人,我能做的就是自己合規,監督員工合規,同時多找客戶、找好客戶,合規合法的多放貸款,更要注重自我提升,優化自我營銷話術,提高貸款利率的議價水平,為農信社更多更好的創造收益。
俗語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更有勾踐知恥而后勇的典故。兩大類違規貸款案件雖然讓我們成為了的“一”,但我們也可以自己的“一”,舉自己的“三”,剖開傷口,擠掉流膿,經歷過陣痛,才能刻骨銘心。我們的“一”是干部員工自上而下的沒能堅持制度,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合規意識淡薄,疏忽了貸款“三查”,更有人云亦云的隨大流心理,認為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我們的“三”在于: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合規經營初心,把合規作為第二生命,做到事事合規,時時合規;端正心態,堅持原則不放松,規定之所以成為規定,是因為那是大家都認可了的真理,它的存在是讓我們去遵守,而不是讓我們去破壞,忌,人云亦云隨大流;健全規章制度,讓百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時刻為自己的行為劃好底線,堅守底線不放松;還在于強化監督問責,高壓促合規。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是小人物,但小人物也需要有大情懷,需要有正能量。在農信工作中,我們需要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唱響 “在農信,愛農信,干農信”主旋律,合規、審慎操作,為資中農信的“合規銀行、智慧銀行、主力軍銀行”建設貢獻正能量。
-
無相關信息
熱門推薦